光伏补贴下调 企业应积极应对
来源:msc2 /
阅读次数:2143 / 发布时间:2016-10-26
【
大】【
中】【
小】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中,Ⅰ类、Ⅱ类、Ⅲ类大资源区地面电站光伏上网电价拟分别由每瓦0.8元、0.88元、0.98元下调至每瓦0.55元、0.65元、0.75元,对于屋顶分布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和“全部自发自用”的补贴拟由目前执行的每瓦0.42元下调至Ⅰ类资源区0.2元,Ⅱ类资源区0.25元,Ⅲ类资源区0.3元。新政策执行时间暂定为2017年1月1日。
补贴下调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补贴下调对光伏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影响的大小就要看企业接下来的应对措施了。政策的调整将会促进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成本降低,是推动光伏行业向着平价上网的目标迈进的一步。光伏补贴的原有意义在于使产业规模增加,促使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带来成本下降,直至达到无补贴平价上网的目的。
虽然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是必然趋势,然而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光伏上网电价下调幅度过大,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将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为了保障项目投资回报率,电站投资商或将赶在新电价实施之前完成并网,明年上半年或将重现今年的“630”抢装热潮。
随着补贴的不断下调,光伏项目的成本也会下降,对光伏项目内部投资回报率基本上会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水平。此次新政也下调了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多少会对分布式项目的开发造成些微冲击,但这是实现光伏行业平价上网的一个必经阶段。从目前分布式发展的现状来看,国人对分布式光伏的接受程度不高,屋顶协调难、融资贷款难、商业模式单一等才是分布式项目发展的突出阻碍。
面对补贴的逐步下调,光伏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补贴逐步下调。首先,分布式将是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企业应该紧跟政策,继续光伏技术研究,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光伏度电成本。
天合光伏产业安全预警试验平台
201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