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价的合理下调 健康合理引导产业布局
来源:msc2 /
阅读次数:2099 / 发布时间:2017-01-10
【
大】【
中】【
小】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适当降低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根据该通知,2017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电价每千瓦时下调0.15元、0.13元、0.13元。同时,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作调整。此次补贴下调幅度总体来说是比较缓和的,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能够保障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合理收益,继续保持光伏项目投资吸引力,促进光伏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同时,分布式光伏补贴不变,将鼓励东部地区就近发展分布式光伏,有利于合理引导光伏产业优化布局。
其实,国家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的意义在于使产业规模增加,并通过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带来成本下降,直至最终达到无补贴平价上网的水平。据记者了解,近十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我国光伏组件的价格从十年前每瓦近50元左右,下降到每瓦4元左右;整个光伏系统的价格从十年前每瓦60元左右,下降到现在每瓦7元,相应的光伏电价下降了77%。如今,随着光伏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光伏组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补贴下调将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补贴下调将是光伏市场一次大洗牌的开端,很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光伏企业要想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任何行业都不可能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生存,通过竞争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光伏发电较高的成本会逐步下降到与火电持平的程度,实现平价上网,只不过现在电价下调是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已。补贴逐渐下调,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降本增效,淘汰落后产能。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平贸易工作站
201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