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光伏养老”新议题
来源:msc2 /
阅读次数:1973 / 发布时间:2017-02-07
【
大】【
中】【
小】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太阳能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逐渐在长期能源战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雾霾、台风等多种极端天气频频发生,为此,国家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法规,再通过光伏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以及2015年“光伏领跑者计划”的积极推动,使得光伏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分布式光伏系统逐渐成为新的发展重心,而“光伏养老”的话题又再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热点。
“光伏养老”是 “水中月”还是“池中鱼”?我们细细分析~
巴黎气候协议推动国际光伏发展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完成气候变化协定的签署。本次大会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中国多个国家地区纷纷参与到气候治理工作中,降低碳排放水平。一些国家通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来代替化石能源,制定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目标,在目前众多备选的可再生能源类型中,太阳能无疑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在各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新规划支持光伏应用
中国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国之一,积极践行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责任,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将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发展列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中,太阳能光伏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一种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电力规划”),此次“电力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由此可见,分布式光伏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同时,各省市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出台了对应的地方政策,其中江苏省发改委于2016年12月发布了《江苏省“十三五”电力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江苏省光伏发电目标装机达到800万千瓦。江苏省将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建设,坚持分布式光伏发电与集中并网光伏电站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利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城乡各类屋顶资源,广泛发展“自用为主、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建设风光互补、渔光互补、与农业设施相结合的多方式多形态光伏电站。组织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发电成本降低。
光伏行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自1958年,中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起,历经近60年跌宕起伏的中国光伏行业,已逐渐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导者,创造了多项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已从13.07 RMB/W(2010年)跌至2.97RMB/W(2016年),跌幅近800%,从而也使得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也相应的大幅度降低,“光伏养老”也从发展之初飘渺的“水中月”逐渐变为触手可及的“池中鱼”。
以在江苏省安装一套3kW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例,初始投资约2万元,按照江苏当地日照条件来算,该系统每年发电量预计可达到3200度,假设其中一半自用、一半上网,则按照江苏省0.35元/度的上网电价、0.6元/度的居民销售电价来计算,则每年收益如下:1600*(0.6+0.35)+1600*(0.42+0.35)=2752元RMB,约7.3年即可回收成本。而光伏组件产品的质保期有25年,国家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有效期为20年,因此,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收益还是很客观的。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养老”之策已逐渐由“传说”变为可行之计,“光伏养老”在给家庭带来收益和保障的同时,还能带来绿色清洁的生活方式,在养老的同时,还能为子孙后代呼吸清新空气、拥抱蓝天白云作出一份贡献。
天合光伏产业安全预警试验平台
2017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