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光伏园2年做全球领袖 5年成千亿级产业群
阅读次数:3896 / 发布时间:2011-06-23
【
大】【
中】【
小】
中新常州网7月12日电 光伏产业园以天合光能等为龙头,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建设中国光伏产业之都。
——摘自常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决定》
龙头企业:已连续3年平均增长476.32%
天合光能,是光伏产业园的龙头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天合光能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已达61.7亿元。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制造,也是目前国内甚至世界上少数几家垂直一体化光伏公司之一,产业链从硅料处理,直到单晶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公司于2006年底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在强大的资本推力下,天合光能连续3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6.32%,股票市值超过10亿 美元,产品远销欧洲多个国家。
眼下,正在建设中的500MW太阳能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产品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已投入运营生产。预计今年天合光能产能将超过850MW。
天合光能12年的高速成长轨迹,给前景广阔却高度分散的太阳能产业画出一个极具标杆意义的参照系,而且,正引领和带动着整个园区的发展,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产业园:其他企业积极跟进
光伏产业园于2008年4月正式挂牌。以核心企业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光伏产业,是常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点特色专题园区之一。去年,高新区光伏产业销售67亿元,光伏产业发展总体上形成龙头企业作用突出、其他企业积极跟进的良好局面。
常州光伏产业园技术创新成效明显。目前,常州国家高新区已建有多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新区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各级专业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2010年1月6日,国家科技部批准了天合光能“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申请,这是国家科技 部通过的首批在光伏技术方面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常州光伏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呈现。高新区逐渐形成了以天合光能为核心,有则科技、江南电力、亚玛顿科技等与光伏相关的多家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垂直光伏产业链,构成了常州国家高新区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
政府引导和服务措施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得益于政府连续颁发多个鼓励新政,新政对光伏产业给予了充分的扶持。
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每瓦最多20元人民币的补贴。加之即将颁布的新能源发展规划,都预示着中国的光伏市场开启在即。
常州市十分重视光伏产业园的发展,在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中,从政策资源、措施保障、资金扶持到项目管理等,都给予大力支持。在年初召开的企业家大会上,市委书记范燕青强调,要重点打造光伏产业园等,迅速推进天合光能560MW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项目。为抓住国家发展光伏产业的机遇,高新区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应用、支持企业研究发明知识产权,参与制订有关标准。
在完善人才、教育与培训服务体系中,光伏产业园将充分整合与发挥我市高等教育资源和优势,积极培养光伏专业人才,为高端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光伏国家级研发中心、国家级光伏检测中心、光伏产业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光伏技术交流中介服务。
前景展望:5年形成60家配套企业千亿级集群
健康发展中的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千亿级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形成“六个一”的规模:形成一个6.5GW的光伏电池和 组件生产能力;打造一个年产值600亿元的光伏企业,并形成60家配套企业;形成一个千亿级的光伏产业集群;完成一个开发面积达5.12平方公里的光伏产业园区;建立一个国内一流的光伏技术研发基地;新增5万人的光伏产业就业岗位。
5年后的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将全面完成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较为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企业,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品牌效应和号召力的光伏产业园区。
据欧洲能源机构预测,到2050年,光伏产业的销售额基本等同于现在的石油产业。在未来的20年中,一定会有优秀的光伏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同时也将有很多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消亡。
“我们现在制定了一个三年目标,到2012年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导者,到2025年跨入世界500强!”天合光能CEO高纪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