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近日,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9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拨付程序已启动。2019年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预算总额约866亿元,其中光伏补贴405亿元、风电补贴411亿元、生物质发电补贴42亿元。
在过去八年间,中国的光伏发电增长前所未有,完成了175吉瓦的安装。国家上网电价刺激了国内市场,迅速加强了制造业基础。
那么,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核心是什么?行业特点如何?
科创板正式交易在即,光伏行业如何估值?光伏行业的投资关注点是什么?哪些投资风险需要规避?十家国内知名券商,十八位行业研究精英,让懂行的人讲述行业的事,第一财经、中国证券业协会联袂推出十七集投教视频《懂行》。
在本期视频中,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邬博华将分享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投资风险。
光伏发展核心摆脱补贴依赖 2020年和2021年实现全面平价
新能源涵盖了光伏、风电、核电、光热等领域,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行业。
从行业驱动和属性来看,光伏行业是全球化受政策影响的、政府补贴的行业,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要务就是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实现平价。
根据光伏企业的模式,光伏企业主要有制造型和运营型两种模式。
邬博华向第一财经表示,制造型和运营型光伏企业都可以使用常规的相对估值法估值。不过,“所处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关注的企业标准和因素会有所差别”。
而对于投资运营型企业,邬博华指出,除了关注收入、成本、利润情况外,运营光伏电站的总体体量(规模)、持续运营规模增长也会作为估值参考指标,进一步使用稳定的现金流折现来做绝对估值。
第二方面,关注投资标的的规模是否具备质量、成本和技术、规模上的优势。
此外,不管是做光伏电站的运营,还是做光伏电站的建造,都取决于企业的项目获取能力、融资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
运营型企业:投资风险较小 受限电情况影响大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邬博华认为,价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因为价格是由供需来形成的。他提出,“在历史上,当光伏政策发生大转向时,当年的全球需求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价格。
同时,邬博华向第一财经表示,投资运营型企业的风险相对会较小,“类似于固定收益的投资,一次性投资、逐期回收”。
然而,对于一个建成的光伏电站标的,它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发电量;尤其是光伏电站输出电量能否完全被电网消纳、能否形成有效收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