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安徽滁州举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致辞中总结了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就“十四五”期间光伏行业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指导。他表示,目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经印发,近期将向社会公开。
任育之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新增光伏装机约2900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8亿千瓦。下一步,主管部门将继续推进光伏基地化开发。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其中,第一批项目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目前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工,并正在着手准备第二批基地的项目。
任育之介绍,未来,我国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新能源发展,即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我们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更多模式、更高水平的利用。”
据任育之介绍,近期,国家能源局开展了5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光伏基地化开发。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其中,第一批项目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目前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工,并正在着手准备第二批基地的项目。
二是推进光伏分布式化开发。组织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要求,目前,全国有676个县纳入了试点范围。下一步将开展监测评估,加强指导,规范有序推进。
三是依托水电,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充分发挥水电的灵活调节能力强、系统支撑能力强的优势,利用水电外送消纳通道,着力打造100%的可再生能源基地。
四是大力实施行动计划,推进光伏更大规模发展。通过千家万户沐光计划、“光伏+”综合利用计划等,持续拓展开发应用场景,推动光伏发电与建筑、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五是组织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光伏更高质量发展。通过光伏走廊、新型高效电池、高比例应用的示范,以点带面,探索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规模扩大、利用率提升。
对于“十四五”阶段光伏产业发展,任育之表示,要共同维护光伏产业链平稳发展,这是全行业共同的期待,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要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光伏行业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此外,还要坚持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同日会议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演讲中下调了对今年新增装机规模的预期,为45-55GW,但他同时指出,2022年光伏装机很可能超过75GW。“我们的储备规模是非常雄厚的,我们统计的14个省公布的保障性规模就接近90GW,再加上大基地项目,目前公开的已经超过60GW,行业内对明年的装机普遍比较乐观。”
同时他指出,分布式光伏在未来的装机结构中会成为重大亮点。除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地方政府也都积极响应,纷纷出台配套政策。“过去分布式基本是集中式电站的补充,小打小闹,但现在已经成为重要市场,在新增装机规模中占据重要份额。”
多重利好!光伏成为主体能源
“十四五”元年、平价上网元年,光伏迎来全面大爆发。中央首次将光伏、风电等定为主体能源,为光伏注入强劲动能。显然,中央将光伏列为主体能源,有着更深层次的大国战略考量。
主要在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符合当下能源转型的需求。国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污染大,资源潜力有限的背景下,光伏发电无疑是最好的替代能源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不能没有光伏。
第二,光伏发电具有发电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可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大任。到2020年,国家已成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但做反贫风险控制仍需光伏继续添力。
第三,光伏发电是可持续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趋于枯竭,石油定价权为美元霸权所主导的现实下,发展光伏发电无疑是提高国家能源安全阀值的一个优先选择。
第四,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对促进国内外经济“双循环”有积极作用。当前,在我国主要的支柱性产业中,各地的房价的涨势已成强弩之末,且房地产业已沉淀了大量的金融资产。在进一步推高房价,恐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光伏主体市场能源地位的确立,成为光伏产业壮大发展的政策推手。在中央利好政策支持下,4月份以来,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系列的好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如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金十条”、2021年光伏新政、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新政,还有近期推动整县光伏试点政策等。更重要的是,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上升,整个地球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已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