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跟踪支架系统市场展望
来源:gzz1 /
阅读次数:1775 / 发布时间:2017-11-13
【
大】【
中】【
小】
光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源自近几年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而组件受制于硅料等因素的制约,自2017年以来价格下行的速度显著放缓。因此跟踪支架在近年来愈加受到业内的关注和重视。不同于传统的固定支架系统,跟踪支架的技术优势体现在追日效率和系统稳定性上。跟踪支架作为用来辅助光伏组件精确跟踪太阳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的控制设备,根据支架的调节角度分为固定可调、平单轴、斜单轴和双轴跟踪器。
在这样的设计下,跟踪支架能有效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根据国内最权威的跟踪支架企业中信博的实测数据,在中国三类日照资源地区,采用跟踪支架带来的发电增益如下表所示:
表1:跟踪支架应用的发电增益
.png)
当前看,跟踪支架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地面电站,因此第三方机构对于跟踪支架市场的展望和预测均立足于大型地面电站市场。
在中国市场,跟踪支架尽管自2012年以来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尚未大面积得到应用和普及,但其实在美国和拉美市场,跟踪支架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根据GTM的统计数据,在美国2016年新建的大型地面电站中,每年新增地面电站中太阳能跟踪系统所占比例已超过60%,而拉美最大的光伏市场智利,新增地面电站中跟踪支架的占比甚至达到90%。随着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预计未来5年内,跟踪系统市场将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而市场重心预计从当前的美洲(拉美和美国)快速拓展到亚洲、中东等新兴市场。
图1:全球跟踪支架市场前景预测
尽管在效率上的优势已经逐步被业内认可,但价格和成本依然是阻碍跟踪支架跟踪支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业内普遍认为,价格的下降和系统效率的提升在未来5年将助推跟踪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平价上网。表3综合了业内第三方咨询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价格预期。不难看出,跟踪支架的系统成本在2016年为1.236美元/W,高于普通系统约30%,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跟踪支架成本偏高。当前中国企业对于这一设备的生产上缺乏规模,局限在黄山睿基、中信博等几家企业,年产量在全球的占比不足30%。而主要的供应依然来自于像Nextracker等欧美企业。业内预计,随着市场规模的打开,中国企业将快速布局这一市场,届时跟踪支架的成本将经历快速的下降,到2019年左右,跟踪支架成本下降到10美分以下,其在BOS上的集约化优势将集中体现和释放,届时将是跟踪支架全面超越固定支架的里程碑时间节点。
而对于度电成本的估计则更为乐观,对比表3最后两行的结论不难看出,在保守的估计下,如果跟踪系统相比固定系统发电增益保持在15%,在标准1400小时日照水平下,未来5年跟踪系统的度电成本能下降50%。2018-2019年跟踪支架系统的度电成本就能全面赶上普通固定支架,2020年以后跟踪支架系统的度电成本将全面占据优势。而对比用户侧的电价水平,2018年有望实现用户侧平价,2021年实现发电侧平价,且领先传统技术1年以上。
表2:跟踪支架系统成本和度电成本路线图
.png)
在市场结构方面,跟踪支架之前被国外诸如nextracker等企业垄断,得益于国内中信博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市场已经逐渐分散,前四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的75%降到了2016年的64%。下图和表3分别展示了全球主要的跟踪支架企业情况。
图2:全球跟踪支架企业市场份额
表3主要跟踪支架企业技术特点和市场占比
.jpg)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平贸易工作站
2017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