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伏新政解读
来源:gzz1 /
阅读次数:1214 / 发布时间:2018-06-05
【
大】【
中】【
小】
一 背景
虽然在各方努力下,中国光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光伏发电弃光问题显现以及补贴需求持续扩大等问题,直接影响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政策。
二 政策要点
1.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
2.今年安排10GW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5.31日为节点)。
3.在各地落实实施条件、严格审核的前提下,保障“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
4.根据光伏规模控制情况决定领跑者规模。
5.不需要补贴的项目鼓励各地自主支持。
6.标杆电价/度电补贴从5 月31 日起下调5 分钱,村级扶贫电站电价保持不变。
三 影响分析
1.此前能源局出台的普通电站建设规模作废:此前能源局出台的文件规划2018 年规模指标11.7GW(原13.9GW,部分指标因为发电市场环境监测评价结果不合格)相当于暂时无效,相当于少了去年国内近20%的装机需求。
2.下半年能够纳入国家补贴的分布式装机规模极其有限:今年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指标约10GW,而根据CPIA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增装机量9.65GW,其中分布式7.68GW,再加上4-5月份的分布式装机量,假如国家严格执行分布式指标限制,则下半年几乎无分布式建设。
3.“6.30”之前仍将有一小波抢装: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号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因此在6月30号前仍有一部分2017年指标的电站并网,但这部分量并不大大约2GW左右。
4.2018年国内光伏需求下调至25-30GW:根据之前分析,”5.31”过后,新增装机将集中于领跑者、光伏扶贫、一些无补贴的项目以及一些示范项目。其中领跑者为6GW,光伏扶贫4GW,其它如结合绿证等不确定项目累计5GW左右,而2018年前五个月装机量大概14GW,因此国内需求全年预计为25-30GW。
5.标杆电价下调对电站运营端影响较小:从5 月31 日起,度电补贴或标杆电价在此前基础上降低5 分钱,考虑到光伏产业链的价格下降,电站运营端的IRR 实际变化不大。
6.产业链价格将在下半年迎来暴跌,全产业链亏损: 根据超级领跑者的价格,下半年组件价格将探到2元以下,结合之前产业链的成本梯次估计,这意味着,硅料售价80元以下,硅片售价2元/片,电池售价1-1.2元/W,组件加工收入0.6-0.7元/W,因此下半年产业链全线亏损。
7.高成本产能将被淘汰:若今年国内需求按25GW计算,相对去年的53.06GW装机量下滑53%,考虑到国内各产业链还在扩产中,需求端的下滑将导致产业链价格出现快速下降,各环节高成本的产能将或首先被出清。
四 机会
1.海外市场的发展: 根据2018年前四个月中国海关出口数据,1-4月出口总量达12074MW,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40%。印度已经暂停对中国进口太阳能的反倾销调查,虽然最后结果仍然未知,但印度内部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不对中国光伏产品施加关税,因此印度市场在2018年很有增长潜力。随着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海外项目的度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在海外的竞争力将更加强,因此今年海外市场即使在美国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仍能达到60GW左右。
2.政策仍有不确定性,未来存在放松可能:本次新政的制定,仍有多方面没有明确定义,如产业界对于户用分布式是否纳入这10GW还有待沟通,而平价上网示范基地也有可能在下半年建设。
3.各环节可能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洗牌,低成本的龙头企业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需求下降带来的价格战,将迫使高成本的企业被迫停产进而退出市场,成本领先的企业虽然业绩受到影响,但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等国内政策放松或者平价上网条件达产之后有较大上升弹性。
4.先进技术获支持,平价上网进程加快:光伏行业的发展依赖技术进步,当前的规模管控有望为先进技术留下发展空间。同时,新政的实施无疑将加速光伏产业产品价格以及非技术成本的下降,行业平价上网进程有望加快,对补贴依赖程度下降,市场化属性提升。
五 结语
从新政可以看出政府的目的并不是要限制光伏行业的发展,而是要让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巨大的补贴缺口和盲目的扩张使光伏行业面临着潜在的重重危机。控规模和降电价旨在控制缺口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提醒产业界不要盲目扩张,以防产能过剩的风险。对于不要补贴的项目不限规模就是要激励企业不断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上下功夫,力求尽快实现平价上网。对于竞价和市场化交易的规定充分说明了现在的光伏行业正在从政策化向市场化的过渡中,我们知道之前光伏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补贴推动,特别是2016—2017两年,其装机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补贴下调的速度慢于技术发展的速度而产生的政策红利,也就是补贴过多而产生的超额收益。而这一红利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增长可以说并不是行业内生性需求所引发的。平价之后,光伏行业的内生成长性才会占据主导,行业的发展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平贸易工作站
201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