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MIP到期影响深度分析
来源:gzz1 /
阅读次数:1738 / 发布时间:2018-08-27
【
大】【
中】【
小】
事件背景:
欧委会已经正式拒绝了欧盟光伏双反调查申请人EU ProSun关于发起日落复审的申请,目前的MIP措施和双反税将在2018年9月3号到期以后取消,恢复自由贸易。正式公告已经在欧盟内部排期,预计会在9月3日之前公布。
市场规模方面:
Energytrend公布了最新的市场规模预测,仅仅从EnergyTrend的预测看,较快增长的是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土耳其单纯从Energytrend的预测看,有增长放缓的趋势,而英国市场基本处于停滞了。
根据我们在上周的会议上汇报,我们这里有几个市场是比较确定的:
1.德国市场:PPA的持续下降对于组件等硬件降价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德国政府承诺将在2019和2020年度分配2GW的光伏发电合同。目前,750千瓦及以上系统的招标量是每年600兆瓦。德国市场另一块C&I市场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机制都是比较成熟的。因此我们预测德国后续在组件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市场增长会提速,预计每年2.5GW是有保障的。但是需要考虑的是德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比例已经很大了,后续电网接纳是一个不确定性。
2.法国市场:法国2017年并网光伏达到了875兆瓦,比2016年增长了50%。除了大型地面电站的招标,分布式上自发自用光伏系统在内的小型系统有了一个FIT方案。在这样的驱动下,市场能基本保持2.5-3GW的年度体量。
3.西班牙:目前我们监控到的市场待招标项目大概是13GW,但是项目时间点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纯PPA驱动的市场也就决定这个市场只要政府招标结束,基本就会启动。
4.荷兰市场:2017年装机量是700MW,累计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7吉瓦,太阳能电力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从2016年的1.3%提高至1.75%。政策方面,荷兰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是用于大型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SDE+计划,而住宅和商用光伏的净计量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减少。但是考虑到荷兰的国土,我们认为荷兰的发展轨迹基本可以参考日本,市场达到峰值的基本就在2019-2020。
综合看,我们认为欧洲今年市场规模在13GW以上,2019年会达到16GW以上,2020年市场进一步增长,但是随着部分国家达到峰值,除非出现新的爆发式市场,增长会逐步放缓,峰值的欧洲市场应该在18-20GW。
海外产能影响
欧洲本土目前有约1GW模组产能与些许电池片产能以及少数HJT产能,主要仍依靠产品进口。而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海外产能进行供应
主要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布局如下表所示,截止2018年中期,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是12-12.8GW,加上海泰、隆基等在建的产能,大概到年底是13.8GW。
结合到产品类型,普通单多晶在2018年底大概是5.9GW,PERC和其他高效产能大概是7GW(含技改以后从单晶转型的)
结合到成本看(对比组件和电池),国内企业的产能成本的优势被凸现出来,东南亚目前看产品单纯成本的劣势成为这部分产能的麻烦。
结合我们在美国市场的分析(附件),这部分产能(在印度没有确定政策之前)应该只能在美国市场竞争,这也客观上预示美国市场会进一步价格下行(美国本土产能,无论是已有的还是新建的,都会有更大的压力)
但是国内市场的产品输出可能对于国内竞争是一个缓解,尤其是当前欧洲价格略高于国内的情况下,国内新兴产能可能会加快海外转移,对于国内竞争是一个缓解。
价格影响:
今年Intersolar Europe已有业者在摊位上报价多晶组件的报价大约为US$0.28/W,而在7月份PVinfo预测的欧洲价格(MIP尚有不确定性)在2018年底大概是0.23-0.24欧分/W(折合0.26-0.27美元/W),相比当时的MIP(0.3欧分)30%左右。
我们截取了BNEF汇总的欧洲德国、法国、丹麦和希腊2017年以来的光伏招标电价结果,在财务模型下初步概算了系统价格,我们认为欧洲市场在2019年开始客户的价格预期会快速下降(PPA降幅加快),倒算结果显示,2019年的组件价格压力很可能要低于0.2欧元(折合人民币1.86元/W)。具体的财务测算结果如下表
但是从整体PPA走势上看,各国的PPA在2020年以后开始降幅放缓,这也预示着在2019年即将开始组件降价以后,需求端对于组件持续下降的期望并不强。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平贸易工作站
2018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