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以后分布式平价上网前景分析
来源:gzz1 /
阅读次数:575 / 发布时间:2018-10-15
【
大】【
中】【
小】
国内光伏产业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在技术推动以及规模化生产下,硅料价格近8年下降幅度近90%,而光伏组件价格近6年下降幅度近70%,光伏产品价格快速下降。更重要的是经过2013年以来的行业发展,补贴已经较最初有了大幅的下降。地面电站方面,上网电价从最初的1元/度下降到当前的0.55-0.75元,降幅在30%-40%。分布式的度电补贴由于国家政策偏向性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但是2017年以来,国家两次下调,从最初的0.42元/Kwh下调到当前的0.32元/Kwh。业内也有传言消息称国家政策正在策划进一步的下调,甚至有可能一次性下调到0.1-0.2元/Kwh。这意味着在工商业层面,补贴已经基本取消。
从成本结构上看分布式建设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依然是组件和逆变器等核心硬件。而随着国内光伏“531”政策的出台,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一轮快速的回调,组件价格进入2元/W的区间,系统成本进入4元/W的区间。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性以及竞争力,LCOE与传统工商业采购电网电价相比具备了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展望未来,随着龙头光伏企业新一轮以新技术驱动的产能扩产,光伏产品成本仍有望继续下降,从而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继续下降。按照531以后全产业链产品跌价速度,系统安装成本在2019年有可能下降至4 元/W 以内,原先预期的2020 年国内部分地区具备无需国家补贴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提前两年得到实现。
包括建设成本在内,分布式度电成本(LCOE)敏感因素如图1所示,排序如下:
发电时间:分布式不存在限电,一般在1200小时左右
系统成本:目前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
运营寿命:目前一线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保障
贴现率:客户的融资能力比较弱,但目前居民贷款较少,主要是工商业业主
图1:工商业分布式发电的敏感性分析
得益于组件价格的下行,531以后部分工商业直供电项目已具备摆脱补贴能力。近期山东省发改委向国家能源局申报《关于东营市河口区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项目无需国家光伏发电补贴的请示》,第一次提出了无需补贴的地方电站项目。项目主要利用地方的盐碱地,建设光伏电站供应附近的化工园区。由于工商业项目电价相对来说较一般较高,随着光伏系统成本的下降,部分项目在工商业直接售电模式下,已经能够形成较好的投资回报率。国家能源局对于项目进行了肯定和批复,预计这一形式将会在国内陆续出现,从而推动国内光伏无补贴项目的推广。
对于行业普遍关心的平价上网以后市场规模,参照近年来分布式的发展,未来几年市场基本保持在18-20GW的规模,且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但是结构在酝酿变动,中小型商用和户用的市场占比正在持续提高。其中户用分布式国家已经基本明确会出台单独的指标给予支持,小型工商业则主要由于电价水平相对较高,更有可能实现无补贴。从图2的预测可以基本看出,国内分布式在未来几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尽管没有2016-2017那种爆发式的增长,依然可以逐渐成为国内光伏市场重要的需求支撑。
图2:国内分布式装机量结构预测
而值得企业注意的是,尽管同为分布式,在当前,不同类型市场之间的割裂和主要参与企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具体而言,大型工商业分布式一般由专业系统开发企业承担(如北控等),自身具备EPC能力或资源,设备采用集中采购模式,是一线企业的主要客户;中小型商用分布式市场结构最为复杂,项目开发企业包括了大型开发商、户用经销商(业务补充)、环保节能企业和有电力资质的施工队,设备采购连续性差,二三线企业占据相当市场;户用分布式当前是一线企业经销商+地方性中间商+地区小微企业共同经营的市场,原装+拼装并存,但目前拼装市场依然占据50%以上的比重。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平贸易工作站
2018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