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领跑者项目看地面电站平价上网前景
来源:gzz1 /
阅读次数:599 / 发布时间:2018-10-17
【
大】【
中】【
小】
一、研究背景介绍
2015年1月能源局提出光伏领跑者计划,初期目的在于鼓励光伏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制造发展,摆脱低端重复建设的困局。而随着2016年第二批领跑者计划引入竞价机制,领跑者逐步承担起光伏发电价格发现的作用。第三批领跑者计划吸取了前两次招标建设的经验,在基地评选期即引入了5方面考核,引导地方政府降低企业投资的非技术成本。基于过去三年市场的反馈和领跑者项目的运行情况看,随着系统端成本的继续下行以及非技术成本的控制,领跑者正在有力推动国内集中式电站大规模走向平价上网。
根据能源局的初衷,领跑者项目旨在立足于新技术的更快产业化应用,推动发电成本的下降。在运行机制上,一方面在于通过引入竞价机制,适当降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预期;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通过承诺给予土地、接入、消纳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的非技术成本,从而降低中标电价。近年来随着组件等系统硬件成本的快速下行,通过降低非技术成本可以更加有效降低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从而最终实现平价上网。
二、三批领跑者对降低度电成本的贡献
从降低度电成本的效果上看,经过三批领跑者项目的实践,光伏平价上网的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尤其反应在竞价机制得到强化的第二批和第三批领跑者项目中。相较于第一批领跑者计划,第二批领跑者计划加入了对新技术以及成本方面的导向调整,引导企业选用更为先进的产品,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降低上网电价,从而减少对国家补贴的依赖。根据第二批的招标结果显示,领跑者中标电价全部低于当地的标杆电价,其中英利中标的乌海项目,报出了0.45元/kWh的电价,已经低于部分地区的火电标杆电价。
整体看第二批领跑者平均上网电价0.71元/kwh,平均补贴0.3811元/kWh,平均降低补贴幅度0.22元kWh;上网电价中位数0.75元/kWh,补贴中位数0.4107元/kWh,降低补贴中位数0.205元/kWh;平均降低补贴幅度近37%,投标电价为当地标杆电价的77%左右。
第三批领跑者计划中“应用领跑者”将单晶组件效率门槛提升0.8个百分点至17.8%,多晶组件效率门槛提升0.5个百分点至17%;而“技术领跑者”则设立了更高的技术门槛,其中单晶组件转换效率18.9%,多晶组件转换效率18%。而且对于基地的评选标准做了细化的规定,重点强调接入系统的建设以及消纳保障,并给予了较重的评选权重。
度电成本的降低除了推动该光伏接近平价上网,对于降低补贴的效果也很显著和重要。整体看第三批领跑者平均上网电价0.427元/kwh,平均补贴0.081元/kWh,平均降低补贴幅度0.365元kWh;上网电价中位数0.44元/kWh,补贴中位数0.1004元/kWh,降低补贴中位数0.36元/kWh。平均降低补贴幅度近82%,投标电价为当地标杆电价的54%左右。第三批“应用领跑者”计划成功降低了光伏补贴力度,并推动了光伏上网电价向当地脱硫脱硝电价的收敛。
三、领跑者对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贡献
除了对度电成本的降低,领跑者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在于推动光伏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相比2006年以来,光伏产业每年3-5W的功率提升,自从采用领跑者项目以后,光伏组件的效率得到了空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包括PERC,双面,N型等在内的新技术,在领跑者项目中得到应用以后都在一年之内得到了快速的产业化。下图以第三批领跑者为例,总结了在这批项目申报中的技术路线应用。不难看出,高效产品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在单晶方面,PERC成为了门槛配置,包括双面,叠瓦,切半等新技术都在这次领跑者中得到应用。即便是相对传统的多晶技术,也被叠加了MWT、黑硅等创新复合技术。而这些技术在过去的大半年中也切实得到了空前迅速的产业化发展。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全球范围内的PERC产能达到了75GW,基本完成了对单晶的迭代。而N型等相对前沿的技术,在林洋、中来等企业的产业化推动下,也开始批量生产出货,成为高效光伏应用中的重要组成。
更重要的结论来自于图2,结合第三批领跑者的电价和组件技术选型不难看出,投资者在电价计量上相对成熟和稳健,尤其在于低电价的技术选型也反映出行业发展的成熟。相比之前一窝蜂的高效化模式,第三批领跑者的投资者对于电价的敏感性已经反映在组件的选型上。
图1:第三批领跑者技术组件技术选型统计汇总
图2:结合领跑者电价的技术选型
四、从领跑者到平价上网的过渡和展望
根据能源局内部会议的最新内部消息,2019年领跑者项目有较大概率被平价上网基地所取代。其实这样的猜测在行业里存在已久。结合近年来领跑者电价的下降趋势,在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平价上网的能力。考虑到531以后组件价格的超预期下跌,第四批项目继续采用竞价模式势必会在诸多地区直接达到甚至低于火电价格。但从领跑者过渡到平价上网,以至于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行平价上网,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得到集中解决:
1. 非技术成本的下降和解决:如前文所述,光伏非技术成本目前依然困扰光伏项目的投资和收益。之前三批领跑者项目采用地方政府干预的模式对包括土地、消纳、送出等非技术成本进行了一定的改善。而彻底实现平价上网,光伏需要进一步解绑。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就地价,电网接入,消纳等给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形成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持续困扰光伏项目的这些问题。
2. 进一步推动就地消纳:光伏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用户侧和就地消纳侧,如果单纯依靠远距离输电送出,势必是对能源的浪费。目前在广东等地方,已经通过直供电等模式实现了光伏向定点客户的供电。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解决电网的输配电价机制问题,另一方面,架构区域电力市场,打通电站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更为关键。此举一方面能实现光伏的就地消纳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实现用户降低用电成本,光伏提高收益的双赢局面。
3. 完善制造行业的秩序:近年来国内市场的超预期增长导致产能快速扩张,包括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在内,均大规模扩张产能,结果导致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2017年以来,光伏组件高效化趋势明显,PERC等产能再次经历类似的扩张。从长期看,光伏平价上网以后将作为一个服务20年以上的能源解决方案而存在,如何保证核心设备—组件—的质量和服务,是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投资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平贸易工作站
2018年10月17日